久 在线播放-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爱-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天天干天天射天天-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新聞中心
首頁 > 新聞中心 > 集團新聞

勞模風采 | 最美工地“發明家”

作者:局宣 時間:2025-05-07?? 瀏覽次數: ?【字體:

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4月28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鐵二十一局職工馬小利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中鐵二十一局平慶鐵路項目職工、火車頭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馬小利扎根施工一線,堅持發明創造,被稱為工地“發明家”。30多年來,馬小利以工地需求為導向,就地取材,自主研發,先后成功研制出22種施工設備。這些發明創造運用在工程建設保安全、創優質、提工效和節能減排等方面,有效促進了施工生產“多快好省”,為企業創效節支2000余萬元,取得國家專利、各類技術創新成果150余項。

馬小利(左)與同事交流鋼筋加工工藝

2023年,他光榮當選中國工會十八大代表,被評為“最美鐵路人”,成為鐵路建設行業唯一一名受表彰者。2024年3月,馬小利作為第六屆“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在國鐵集團舉行的首場報告會上,分享了他的新時代鐵建人奮斗追夢的感人故事。如今,已然成為工地“發明家”的馬小利,職業起點卻是一位農民工。馬小利的工匠精神和勞模事跡,在中國鐵建可謂是無人不知,他也是很多鐵建員工學習的榜樣、創新的導師。

小革新看著很小,但在現場很實用

“學好一門技術,以后靠手藝吃飯。”1988年,18歲的馬小利帶著父親的叮嚀離開家鄉陜西富平縣,輾轉多地開始了打工生涯。從機修廠到建筑工地,他一直干焊工活,逐漸精通了電氣焊工的各種技藝。2006年初,他來到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都汶高速公路項目從事鋼筋加工工作,這也是他人生轉折的地方。

該項目部擔負全線頭號重難點控制性工程——龍溪隧道的施工任務,這是一座全長7300多米的高瓦斯隧道。當時,掌子面急需一臺開挖臺車,但瓦斯隧道里不能見一絲火星,臺車無法在洞內完成焊接。且洞內還有正在作業的襯砌臺車擋道,外購的開挖臺車成品根本無法通過。

“能否不用電焊作業進行組裝?”馬小利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開挖臺車原有的300多個焊接點全部設計成用螺栓連接,將零部件分別送到掌子面后僅需1天就可以組裝完畢,既安全又省事。方案實施后,項目部就提拔他當鋼筋加工班班長。

首次創新就得到了鼓勵,馬小利就此迷上了發明創造。在項目部的支持幫助下,項目缺什么設備他就造什么設備,設備不好用就改造優化。先后在該項目又研制出噴錨混凝土配料機、H型鋼彎曲機、多功能吊裝設備,被工友們點贊為“四大發明”。

2009年4月28日,馬小利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月6日,該公司與他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他成為中國鐵建第一位“轉正”的農民工。

只要肯鉆研,創新無處不在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馬小利自此矢志于項目建設,馬不停蹄奔波在該公司后續承建的各大項目施工一線,在蘭渝鐵路、蘭新高鐵、浩吉鐵路、貴南高鐵、延黃和眉太高速公路等項目留下創新創造的足跡,逐步成長為最接地氣的工地“發明家”。

2012年,在蘭渝鐵路項目,他設計的“保溫拌合站”實現施工不受冬季低溫限制。2013年,在蘭新高鐵項目,他創新研發的“無砟軌道運輸吊裝車”,解決了無砟軌道整體道床施工運輸難題,研制的“懸臂平臺”,讓高達50米小峽湟水河特大橋排水系統吊裝施工突破地形限制;2018年12月,在蒙華鐵路項目,他研制的隧道內施工車輛原地掉頭裝置,只需按鈕操作,長9.1米的混凝土罐車30秒就可以完成掉頭,被同事們稱贊為“掉頭神器”……馬小利研發的一個個小創新小發明,解決了施工生產微末處的一個又一個難點,但這對馬小利來說,卻是無數個挑燈夜戰、苦思冥想的積累。他說:“我都是利用下班時間看書學習,對加工模型反復研究,圖紙畫了一摞又一摞,直到成品滿意,才‘放過自己’。”

在小改小革的同時,馬小利也深刻認識到知識的力量。除了參加技能培訓,他通過成人自考取得了西安交大電力系統自動化本科學歷。過去,他都是手繪設計,現在已學會了用電腦畫設計圖,研制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跟上了工程建設的新形勢新變化,還被延安南泥灣勞模工匠學院聘為特聘教授,蝶變為一名優秀的新時代產業工人。

一個人創新不行,要讓更多的人會創新

隨著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工地現場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2015年,中鐵二十一局在浩吉鐵路項目2號鋼構班成立了“馬小利勞模創新工作室”。自此,馬小利不再單打獨斗,隨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的加入,整個團隊充滿朝氣和活力。“這是我的創新之路再出發。”馬小利說。

受到馬小利潛移默化之后的農民工王剛,跟著他一起研制出8字筋彎曲機,各種尺寸8字筋都能加工,克服了鋼筋扭曲現象,被定為蒙華鐵路項目的全線標準,引來兄弟單位參觀取經;曾經跟馬小利共事多年的職工何海洋,反復跟馬小利探討構思,提出并形成了自行式水溝電纜槽模板QC成果,成功取得國家專利。

目前,從馬小利工作室走出了近10名項目常務副經理、總工和勞模創新工作點負責人。馬小利和他的團隊共取得國家專利超過百項。馬小利說,作為工作室帶頭人,就要讓越來越多的一線人員從不敢創、不會創,到人人創、爭著創,為工程建設增添新的活力。

只有在工地一線,才能找到創新的方向

工地“發明家”名號傳出去以后,來找馬小利幫助解決問題的人越來越多。2019年6月,中老鐵路玉磨段一位項目總工打電話,說隧道錨段施工數量大,襯砌臺車頻繁拆卸、轉段,工期等不起,請馬小利過去幫忙。他馬上坐火車趕到昆明,然后轉乘大巴、皮卡來到工地,經過20多天鉆研,研制出一臺不用拆卸的錨段襯砌臺車,保證了隧道按期貫通。

由于他研發的多種施工裝備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設備購置費,曾有多家單位開出高薪“挖”他,他卻把自己“焊”進了工程建設。他說,工地也是大舞臺,小崗位也有大作為。如今雖然年過半百、獲得過許多榮譽的馬小利,依然在各個項目的施工一線奔波忙碌。“建筑行業新技術、新工藝發展太快,我必須時刻努力,扎根工地、刻苦鉆研,以更多更好的創新發明,為國家交通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沙石雖不顯眼,卻能鋪出千里路;勞動看似平凡,但能成就夢想”。馬小利的故事是一部奮斗者的傳奇,只要在前進的路上不忘初心扎根企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每一名勞動者都會走出一條在新征程上的奮進之路、光榮之路。

集團簡介
中鐵二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隸屬國務院國資委下屬的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工程建設、科技研發、房地產開發、礦產資源開發及商貿經營等于一體的國有特大型建筑...[詳細]
聯系我們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