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企業文化 > 文化藝苑 |
春風拂過英雄碑
4月4日,清明時節的晨霧還未散盡,石階上浮著一層薄霧,像被晨光蒸騰的往事。中鐵二十一局海陽生態東港項目的職工們就這樣踩著晨光拾級而上,懷中的白菊在料峭春風里輕輕顫動。
海陽市烈士陵園廣場中央的漢白玉紀念碑巍然矗立,陽光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上流轉,四千座墓碑在松柏深處靜候春風。
臺階上的人流漸密,有白發老者扶著紀念碑底座尋找姓名,有小學生踮腳擦拭五角星浮雕。臺階兩側的蒼松虬枝低垂,一隊藏藍制服的身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海陽義警們戴著雪白手套,托舉花圈的臂膀繃成筆直的直線,警徽在晨光中折射出璀璨光芒。他們用最標準的警禮向長眠的英烈致意,那一刻,警服上的褶皺都仿佛凝固成肅穆的折痕。
1948年誕生的中國鐵建的血脈里,流淌著與這些年輕警員同源的忠誠。忽然想起鐵皮柜里泛黃的鐵道兵志:1948年,同樣年輕的戰士們,也曾抬著鋼軌攀過膠東丘陵更陡峭的山崖。
獻上花束后,全體人員對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幾個大字深深鞠躬,山雀的啁啾突然清晰可聞,默哀的六十秒里,四千座墓碑沉默的回響,正穿透七十年時光叩擊當代建設者的胸膛。那些鋪就和平之路的,何嘗不是另一種筑路人?正如鐵道兵從軍裝到工裝,變的是經緯度與時代課題,不變的是“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鋼鐵誓言。
他們是新時代幸福生活的鋪路人,我們也傳承著鐵道兵精神,存著向烈士致敬,向未來出發的意志,做未來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鋪路人。
繞行紀念碑時,山風送來孩童的耳語:“媽媽,這些叔叔睡在花里嗎?”年輕母親扶住男孩的臂膀,細細講述那段歷史,把血色歲月譯成童話般的呢喃。山風掠過松濤,將斷續的私語編織成完整的傳承:湘江血戰時的竹筏、上甘嶺坑道里的蘋果、老山前線染血的日記本……這些故事在四月春風里生根,終將在某個清晨綻放成漫山杜鵑。母親的低語與掠過松枝的風聲交織,讓冰冷的石碑突然有了溫度。我們放輕腳步,聽見歷史正以最溫柔的方式流淌進新的生命。
獻花臺漸漸被素白與金黃覆蓋,春風卷起幾片花瓣,輕輕落在刻著五角星的青銅浮雕上,恍惚間仿佛看見無數雙手正把滾燙的信仰傳遞給后來者。
下山的石階被曬得暖烘烘的,陵園入口處新栽的映山紅已吐出嫣紅花苞。一只肉肉的白橘毛色小貓從冬青叢里滾出來,很親人,今天這個日子,可能也是來獻禮的吧。春風年復一年拂過英雄碑,把生銹的彈殼吹成橋墩的鋼筋,把硝煙浸染的日記本翻作施工日志。當高鐵穿云破霧時,當鋼筋蜿蜒伸展時,當貨船劈開浪脊時,定當有春風攜著訊息,向每座豐碑捎去時代的回信。
這個清明,我們不僅獻上了鮮花,更接過了穿越時空的精神火種,在鋼筋水泥的工地,砥礪初心,躬耕不輟,講述接續奮斗的故事。(作者單位:路橋公司)